自首次發現三價鉻是GTF的重要組成成分以來,人們對三價鉻在糖、脂代謝等方面的作用進行了研究,發現鉻與糖尿病和動脈粥樣硬化密切相關。缺鉻嚴重的地區,糖尿病的發病率高,糖尿病患者容易罹患其他致死的疾病。據估計,有一半的冠心病死者和3/4的猝死者是由于糖尿病長期未能很好得到控制的條件下而死的。動脈粥樣硬化和糖尿病之間的共同環節是缺鉻。
人體臨界缺鉻的主要標志通常是胰島素含量增高及對促分泌素的反應增強。由于胰島素增加又使鉻過多地流通到血液并隨之經尿排出,這時胰島素功能受損。如果不補充鉻,缺乏到一定程度時,胰腺分泌胰島素的代償能力枯竭,胰島素依賴功能將嚴重受損【1】。
一、有糖尿病家族史及糖耐量異常者
目前我國糖尿病的診斷采用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1999年)標準,以靜脈血漿血糖為依據,毛細血管血糖值僅作為參考。
高血糖狀態分類(WHO 1999)
糖代謝分類 | 靜脈血漿葡萄糖(mmol/L) | |
空腹 | OGTT2h | |
IFG | 6.1~<7.0 | <7.8 |
IGT | <7.0 | 7.8~<11.1 |
糖尿病 | ≥7.0 | ≥11.1 |
備注:OGTT(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為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IFG(impaired fasting glucose)為空腹血糖受損;IGT(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為糖耐量異常;IFG和IGT統稱為糖調節受損,也稱糖尿病前期。 ----摘自《國家基層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18)》
缺鉻的標志癥狀是糖耐量異常。
葡萄糖耐量即為人體對葡萄糖的耐受能力,糖耐量異常是一種介于正常與糖尿病之間的中間狀態,這部分人雖然現在還不是糖尿病,但是將來發生2型糖尿病危險性非常高,可以說是糖尿病的后備軍。糖耐量異常,離糖尿病只有一步之遙。如果不進行干預,在五年后,其中一半的人不可避免地都會變成糖尿病。
二、膳食導致鉻不足的人群
鉻在保健食品中常用于營養素補償劑和輔助降血糖類產品。對于營養素補充劑,當適宜人群為成人時,鉻(Cr3+)的每日推薦攝入量為15-150μg;對于輔助降血糖等功能性產品,鉻(Cr3+)的每日推薦攝入量最大不宜超過250μg。
當食物中含鉻不足、食糖過多時,可能出現鉻缺乏。
動植物食物中均含有一定量的鉻。鉻的豐富來源有干酪、蛋白質和肝,而家禽、魚類和精制的谷類食物含有很少的鉻。另外,工業化生產方式使得動植物的生長周期縮短,從而使動植物從自然界中富集的微量元素(比如鉻)含量大大降低,最終導致人從這些動植物食物中攝取到的微量元素亦大大減少。有文獻報道,多個地區調研發現居民血鉻的量偏低,主要是膳食中鉻攝入偏低或不足。
葡萄糖耐量、葡萄糖氧化為二氧化碳、葡萄糖轉化為脂肪都需要鉻的參與。糖利用時要消耗鉻,當糖大量利用時有可能造成鉻的不足;鉻不足時又影響糖的利用。
三、肥胖或年長者
一般人體內的鉻含量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少,因此老年人對鉻的需求量更高。當鉻隨年齡增長而降低時,糖耐量也隨年齡的增長而降低。老年人易患糖尿病可能與此有關。人的老化,主要是從心血管老化開始的,只要體內鉻保持在正常水平,脂肪、膽固醇代謝也就能維持正常,心血管老化的速度就會大大減慢。調查發現,90多歲的老人血液里膽固醇正常,心血管仍維持在中青年時的水平者不乏其人。
缺鉻影響糖代謝和脂肪代謝,肥胖病與鉻有密切關系。鉻參與脂肪代謝,增加膽固醇的分解和排泄。鉻還能提高SOD,GSH-Px酶活性,防止膽固醇氧化,保護膜正常功能,對肥胖危害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大量研究充分顯示,維持標準體重的人,發生2型糖尿病的危險性最低。而發生2型糖尿病的患者中,50-75%為肥胖者,肥胖使發生2型糖尿病的危險性升高了10倍,所以減輕體重后對2型糖尿病的預防及控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參考文獻:
【1】《生命科學中的微量元素》第二版,中國計量出版社,1989年